編輯推薦:★一部愛與失去的當代神話:
“人們彼此相愛,因為相愛很容易,或者因為習慣,或者因為已經放棄,或者因為害怕。”
“我們愛得*深的東西*能夠傷害我們。那是因為我們對它們的貪欲。”
★ 一場幽靈與政治的母子心理劇:
“魅魔通常是你認為你愛的某個人。總有一天它會消失,你心臟的一部分也會隨之而去。”
“人們能夠成為彼此的魅魔。”
★ 一種破碎而隱秘的內在生活: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這麼一個時刻:創傷打碎你,你變成嶄新的碎塊。 ”
“就好像越是逃避痛苦,就越是英勇。想要過好充滿秘密的生活,這就是秘訣。”
★ 一場憤怒與偽善的美國悲喜劇:
“我們在政治上前所未有的狂熱,宗教上前所未有的盲信,思想上前所未有的僵化,同時又前所未有地缺乏同情心。”
★ 一個豐富又統一的敘事整體:
他知道“選擇你自己的冒險”的故事線會在這裡或那裡分支,然後再次分支,周而復始,每個故事到最後會變成一個敘事整體 :一個故事蘊含著許多故事。
★美國文壇新星的天才處女作?《圖書館雜誌》十大好書?《紐約時報書評》年度好書
★同名改編迷你劇拍攝中,《星球大戰》導演J. J. 艾布拉姆斯執導,梅麗爾·斯特裡普主演。
內容簡介:失蹤多年的母親突然以犯罪嫌疑人的身份重新出現,靈思枯竭、沉迷網游的大學助教薩繆爾決定以母親為原型寫一部小說,以履行十年前簽訂的新書合約,他決心在公眾面前塑造一個*卑劣的形象,以報復她在自己兒時的拋棄行為。但在尋訪的過程中,他逐漸發現了一個完全不同於自己認知中的母親,也開始反思嬰兒潮一代的失敗和被拋棄的理想主義。*終母子二人實現了和解,薩繆爾也完成了這部十個部分、七百餘頁的巨著。
從1968年的反越戰遊行到2011年的佔領華爾街,從四十年代的挪威小鎮到2003年的伊拉克戰場,從古老而神秘的家宅精靈到後隱私時代的廣告文明,從童年陰影到中年危機,從親子關係到政治鬧劇,從精神疾病到經濟衰退……萬花筒般豐富多彩的元素都被巧妙而妥帖地整合為統一的敘事整體。
作者簡介:南森·希爾(Nathan Hill),出生於美國愛荷華,現居佛羅里達,曾任媒體記者,目前為聖托馬斯大學教授。短篇小說作品散見於《愛荷華評論》《葛底斯堡評論》等,非虛構作品多發表在《連線》《紐約時報書評》等雜誌。《水妖》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姚向輝,譯有勞倫斯·布洛克、詹姆斯·艾爾羅伊、鄧尼斯·勒翰、馬里奧·普佐、喬納森·勒瑟姆、邁克爾·夏邦等名家作品。
章節試讀:母親向薩繆爾講述魅魔(Nix)的故事。她父親的另一個鬼故事。最嚇人的一個。她說,魅魔是一種水妖,它會沿著海岸線飛行,尋找孩童,尤其是喜歡冒險、單獨出行的孩子。要是魅魔找到了,就會以一匹大白馬的形態現身。沒有鞍轡,但很馴順。一匹友善的大馬。它會盡可能地彎下腰,讓孩子爬到背上。
剛開始孩子會很害怕,但到了最後,他怎麼可能拒絕呢?屬 於他自己的一匹馬?他跳上馬背,馬站起身,孩子離地面足有三米,他欣喜若狂——第一次有這麼大的東西在乎他。他的膽子越來越大。他踢馬,讓它跑得更快一點,於是馬開始輕快地小跑,孩子越是喜歡它,它就跑得越快。
然後孩子會希望別人能看見他。想讓朋友嫉妒地望著這匹嶄新的大馬。他的馬。事情就這樣繼續下去。被魅魔荼毒的孩子剛開始總會覺得害怕。然後是幸運。然後是迷戀。最後是驕傲。他踢著馬,讓它跑得更快一點,直到它四蹄翻飛地奔跑,孩子抱著它的脖子。這是他遇到過的最好的好事。他第一次感覺自己如此重要,如此充滿喜悅。永遠在這個時刻,在速度和歡愉的頂點,孩子感覺完全控制住了這匹馬,感覺完全擁有了它,在他最想因此聞名從而享受第一等的虛榮、驕傲和自豪的時候,馬會突然拐下通往城鎮的道路,奔向俯瞰大海的懸崖。它全速奔向峭壁,底下就是驚濤駭浪。孩子尖 叫,拉扯馬背的鬃毛,哀號哭泣,但都無濟於事。馬跳下懸崖,開始墜落。哪怕在墜落的時候,孩子也會死死抱住馬的脖子,假如他沒有在石頭上摔死,也會在冰冷的海水裡淹死。
費伊從父親那裡聽來了這個故事。她所有的鬼故事都來自弗蘭克外公……弗蘭克外公只有在講述故國故事的時候才有可能活躍起來 : 古老的神話、傳說、鬼故事。他在他長大的地方聽著這些故事長大,那是挪威最北端極圈內的一個小漁村,他長到十八歲就離開了。他對女兒講完魅魔的故事後,說其中的道理是不要相信美好得不可能成真的事情。但她慢慢長大,得出了一個新的結論,她在出走前 一個月告訴了薩繆爾。她先講完同一個故事,但最後加上她總結的道理 :“ 你愛得最深的東西,有朝一日會最嚴重地傷害你。”
男孩當時並不明白。
“魅魔現在不會變成一匹馬了。”她說。兩人坐在廚房裡,希望似乎永無止境的熱浪能放過他們,冰箱敞著門,電風扇將涼氣吹向他們,兩人喝著冰水,杯壁上的冷凝水在桌面留下濕漉漉的圓圈,“魅魔從前會變成一匹馬,”她說,“但那是很久以前了。”
“它現在是什麼樣子?”
“不同的人不一樣。但通常是一個人。通常是你認為你愛的某個人。”
男孩還是不明白。“人們會因為許多原因愛上彼此,並不是每個原因都很美好,” 她說,“他們彼此相愛,因為相愛很容易,或者因為習慣,或者因為已經放棄,或者因為害怕。人們能夠成為彼此的魅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