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尋隱日本》是日本美學大家白洲正子的代表作。她漫步于近江、京都、大和、越前的隱匿秘境,深受古典之美和居於其中的人們悠然脫俗之魂觸動,寫下了這本隨筆文集。
本書初版於1969年,時值日本經濟高速發展階段,人心變得浮躁,而人們對旅遊目的地的選擇也變得隨波逐流:人們一窩蜂的擠向所謂景點,踩點式地觀光,並不太在意眼前的風景和背後的文化。有感于此,白洲正子與《藝術新潮》編輯部合作,展開了這段為期兩年、轟動一時的《尋隱日本》之旅。
在這本書中,白洲正子走進了一個被自然、歷史和信仰守護的神秘世界。她走遍吉野、葛城、伊賀、越前、滋賀等地,拜訪尚未被世俗驚擾的古老村莊、神社古寺,探訪山河風景,聆聽自然的細述,淡然講述日本的歷史、傳承與風俗。
這不是一本普通的遊記文集,而是只有身兼能樂演員、古董鑒賞家、陶藝家和和服研究家的白洲正子才能寫出的紀行本。她用深厚的文化和歷史積澱,呈現了古老日本隱秘而美妙的風景。
作者簡介:白洲正子
日本散文家、古董收藏家、能劇演員,被譽為“日本歷史上十位傑出女性之一”。
1910年出生于東京,是日本舊貴族院議員樺山愛輔伯爵的次女。自幼學習能劇,14歲打破能劇禁止女性上臺的陳規登臺表演,後成為能劇“梅若流”傳人。1950年前後開始對寫作與古美術產生興趣,繼而持續發表文章,分享自己簡單、質樸、親近自然的美學理念,是日本近代重要的美學評論家之一。一生著述超過60部,兩度獲得“讀賣文學獎”。1998年因病去世。
白洲正子的美學觀至今仍影響著日本的設計、藝術與生活。
圖書目錄:第一章 油日的古面具
第二章 從油日到櫟野
第三章 宇陀的大藏寺
第四章 草藥的故鄉
第五章 石之寺
第六章 櫻之寺
第七章 吉野川上
第八章 訪石
第九章 環金勝山
第十章 山國火祭
第十一章 瀧之?
第十二章 木地師之村
第十三章 丹生都比賣神社
第十四章 長? 白山神社
第十五章 湖北 菅浦
第十六章 西岩倉的金藏寺
第十七章 山村中的圓照寺
第十八章 尋花
第十九章 久久利之鄉
第二十章 田原的古道
第二十一章 越前 平泉寺
第二十二章 葛川 明王院
章節試讀:本書以“隱莊”(日文原書名)為題,並無特別深刻的含義,從字面理解,是指避世、隱匿的沉靜鄉村。民俗學家認為,住在山裡的神仙會于冬日祭典時現身,待鎮魂之舞完畢,又飄然去往偏僻山間,民謠歌曲中唱的“不知去向何方矣”“悵然若失兮”,應該都是這種風俗的遺留。我在這本書裡將寫到的,正是這樣的地方:不是堪稱秘境、人跡罕至的深山,而是稍稍偏離大道又不過分遙遠,在今日也配得上“隱藏的鄉里”之名,靜靜存在的真空地帶。我最愛在這種地方漫步。近年來,道路建設日漸完善,舊街道邊的古神社、寺廟逐漸被遺忘,曾經熱鬧的驛站也日漸蕭條。在
圖片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