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1. 《告別的儀式》是波伏瓦和薩特一起看薩特、審視薩特的一生,回顧他的童年、他的成長、他的情與愛、他的樂與怒。這是一種個性化的審視,同時又儘量忠於事實,可以說是只有掌握了第一手資料、並且陪伴薩特走到人生終點的波伏瓦才能寫出來的專屬作品。
2. 作為*接近薩特,也是對他*重要的女性,波伏瓦在《告別的儀式》集中於薩特最後十年的生命週期。波伏瓦記錄了他的工作、思想、生活、旅行、飲食、病痛等等,雖不能說是事無巨細,但能從中看到波伏瓦以伴侶視角所看到的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的薩特。這樣大量的細節描述和記錄,其他作品
內容簡介:《告別的儀式》是法國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瓦記錄下的讓-保羅?薩特生命中的最後十年,以白描的手法近距離地刻畫了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薩特晚年的日常生活,他為之奮鬥到最後一刻的事業,以及他面對疾病和死亡的態度。
在波伏瓦的記錄後還附有她與薩特的長篇對談,薩特借此機會回顧了自己的家庭、童年和求學經歷,並且梳理了對文學、哲學、閱讀、寫作、音樂、繪畫、平等、金錢、時間、自由、生命等諸多主題的思考。
作者簡介:西蒙娜•德•波伏瓦
(1908—1986)
法國二十世紀重要的文學家和思想家。她于1908年出生於巴黎,1929年或巴黎大學哲學學位,並通過法國哲學教師資格考試。1945年她與讓-保羅?薩特、莫里斯•梅洛-龐蒂共同創辦《現代》雜誌,致力於推介存在主義觀點。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在思想界引起極大反響,稱為女性主義經典。1954年憑小說《名士風流》獲龔古爾文學獎。
圖書目錄:前言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與讓-保羅•薩特的談話
章節試讀:薩特談為何拒絕諾貝爾文學獎
波伏瓦:是不是由於感到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您才一直拒絕任何使您與眾不同的東西?我的意思是,您的朋友們經常會注意到您對一般意義上的所謂榮譽十分厭惡,避之不及。這是否與之相關?此外,您在怎樣的場合中才會確切表現出這種厭惡?
薩特:肯定有一定聯繫;但也跟我的思想有關,即我深刻的實在性是淩駕於榮譽之上的。因為這些榮譽是由一部分人頒發給另一部分人的;頒發榮譽的人,無論他有榮譽勳章,還是得過諾貝爾獎,都沒有資格頒發榮譽。我沒見過有權利給康得、笛卡兒、歌德頒發獎項的人,而這個獎項
圖片預覽: |